《祈祷落幕时》根据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加贺恭一郎系列”的同名终章改编,在经过《新参者》、《红手指》、《麒麟之翼》和《沉睡的森林》四部作品后,恭一郎,这个在日本东京人形町走街串巷的忧郁片警,也终于迎来了揭开自己人生之谜的时刻。在东野圭吾的创作序列中,“加贺恭一郎”五部曲的知名度并不高,究其原因可能是,虽然故事依然涉及颇吊诡的凶杀案件,但更多还是呈现包裹在悬疑外壳下的情感羁绊,甚至带有都市小说的风格,从而排斥了一部分高智商犯罪题材爱好者,和试图通过侦探小说体察人性的读者。但该系列的通俗易懂,大概正好解释了电影版《祈祷落幕时》为何会在观众中取得不俗的反响。
如果单从电影叙事的手法上分析,《祈祷落幕时》的处理简单粗暴得令人难以置信——影片涉及时代跨越三十年,追古溯今,免不了在时间线上进行频繁的跳切,特定人物视点延伸而来的闪回,更让节奏显得拖沓不堪。更有甚者,导演采用大量字幕急速推动剧情,并生硬地插入画外音,高密度地展现主人公所思所想……如此种种非电影化的处理方法,只能说创作团队在改编和将小说影像化的过程中,能力实在捉襟见肘。
电影版《祈祷落幕时》的故事始于1983年。彼时,恭一郎母亲百合子离开东京,独自一人来到仙台当陪酒女讨生活,言语间她透露自己有一个年仅十岁的儿子。在简朴的生活中,她结识了因为核电站检修而时常前来仙台的男人,并与他相恋。此后,她因为突发心脏病,不幸猝死后,男人因为种种原因,并未来参加她的葬礼,恭一郎却因为接到神秘人穿针引线的电话,来到了母亲生前的居所,捧回骨灰。此后,他便急切地想要找到母亲的恋人,向他打听她生前的种种。
二十余年后,接连发生在东京的两桩看似毫不相关的案件,冥冥之中引导着他走向自己生命的真相。在探案的过程中,他发现女被害人押古道子死亡前曾去明治座找她曾经的初中同学浅居博美,试图让她接回寄宿在养老院中的母亲。恭一郎亦回忆起自己和浅居博美早些年短暂的相逢,当时她带领着一队表演学生来和他学习剑道,两人曾经进行过超乎寻常的深度对话。而在对浅居博美的调查中,更多的谜团浮出水面,多年前的这场相遇,绝不是偶然……
《祈祷落幕时》以案中案的形式,为笼罩在恭一郎周围的身世阴影划下了一个温暖又充满救赎感的句号,前半段极速前进的探案剧情,在后半段的复盘和追溯中扔出一枚又一枚催泪炸弹,让观众仿佛沉浸在虐心肥皂剧中不可自拔。最终,犯罪片的黑暗被真相大白时的温暖消解,正如再沉重的舞台剧,终章来临时,总会收获如雷的掌声。这也是为什么,作为一部在视听上粗制滥造的电影,《祈祷落幕时》在这个偏重“究竟发生了什么”的观影时代,仍旧能够赚到观众的眼泪,甚至好评,这也是日本IP类电影在市场上屡试不爽的法宝。
当悬疑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剧情的缜密,此类影片也就不再是类型元素的试炼场,气氛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都不再重要,事件从无到有,由始到终,接二连三被扁平化,甚至降维,直到每一个人物都只有一层感情、一种执念——而在“恭一郎”系列的逻辑中,只此一种情感,便足以构成人物行事的充分逻辑。这无异于给原本就快餐化的电影市添上了一道令人倍加愉快的加餐。